哲学中的「认识论」(二)

From WikiEducator
Jump to: navigation, search

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Português Romãnã

PB-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.jpg

哲学中的「认识论」(二) Epistemology 2

撰写人菲尔‧巴托 (Phil Bartle) 07:16, 4 November 2009 (UTC)

课堂时间 = 1 小时

学习者将会懂得怎样区分四种主要的认识方法,也会懂得怎样探讨和评价自己本身的优点和弱点。


我们良好地讨论了很多事情关于「我们怎样学习?」及其反面(但不是其相反)—「我们怎样教导?」。现在我们应该问:「我们怎样认识?」。假如我们学习某事物,我们怎样知道我们是否和何时认识了它? 假如我们教导某事物,我们怎样知道受教者是否和何时认识了它?


根据传统的「认识论」,我们只有四种的认识方法:(1) 观察 (感觉、经验), (2) 逻辑 (估计、推理), (3) 相信 (信念、世界观), (4) 权威 (妈咪是这样说的)。虽然我们 (教育工作者) 口头上 (表面上) 很是赞同我们的学生去自行发现和认识事物 (即是透过「逻辑」或「观察」),但实际上我们很大程度是信赖「权威」(因为我们,或是教科书,是这样说的)。


关于这四种方法之中任何一种,都有争议、问题和批评。关于「观察」:我们没有办法去确定你的感觉等同我的感觉,即使我们给这感觉相同的名称;并且没有两个 (或以上) 的事物 (包括观察者) 可以在相同时间处于相同地方,所以每个人的观察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。关于「推理」:当我们看见两个苹果,苹果本身并不包含「两」这数字;「两个」只是我们心目中的一种概念。关于「相信」:你要是不相信世上有侏儒,你的不信便使你成为一个无侏儒论者。关于「权威」:一种信仰的倡导者往往会引述某些所谓「权威」(通常是一本著作),却不会提及所有著作都只不过是由凡人所写。


如今,我们全部人所从事的开放式免费教育资源,和上述的所有东西有什么关系?「进行学习」是否有别于这四种方法? 我们的教导方式应否有所不同? 我曾经在一间神学院任教,我那时注意到宗教科◄──(当然是指我们那种) 的老师不喜欢根据认识论去批判地研究信仰问题,例如教义信条或是神的存在。这是因为「权威」及「信念」都没有客观逻辑和证人作为支持。无怪乎他们把绵羊说成是模范榜样。


我们经常会忘记,正确知识之多是无限量的,并且我们所认识的社会是不断转变的。很多事情都没有肯定的答案。可是,学校和大学的管理层会要求我们拟定出一个课程大纲,涵盖有限量的学习资料作为课程内容。根本就不应有既定的课程内容!
Phil Bartle (animated).gif


点击进入 认识论》Epistemology──The Study of Knowing

提供的语言版本:英语、西班牙语、韩国语、法语。

点击进入 开放式教育资源 OER

#此网页的中文资料是由 Matthew Wai 韋景龍 / 韦景龙 所翻译成的。